Toggle navigation
沐见南的博客
主页
博客
个人作品
关于博主
注册
登录
Toggle cookie consent banner
本站点使用Cookie记录您的信息
详情
接受
欢喜·迎接我的命中注定
沐见南
<h2 style="text-align:right">——写在25岁之前</h2> 面对着即将到来的25岁,我觉得我一定要写一篇文章,因为我翻了一下笔记,发现自己已经将近三年没有写给未来了~ 三年前,我在思考什么呢?当年的笔记,第一句话竟然是:“我要自己攒一笔钱,赎身。” 下一段是: > 希望能够在未来两年内,获取前往中国各地的能力——并非旅行,而是长住。一个年轻人,不能让自己的身体安于一隅,而应尽量增强自己移动自己身体的能力。 如今,三年过去了,我一项也没有做到。 <br /> 不过幸好,我粗略估计了一下,即将结束的24岁,这一年里,我做得还不错。 ## 一、个人技能发展 2019年初,我经过慎重考虑,为自己指定了几个最优先学习的技能。  当时的我,扪心自问:如果这一年只能学通一样技能,我最想学的是哪一样? 第一反应,C#,没有任何功利心的,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欢。 再问:如果挑选一样技能,哪一样对我当前的工作最有帮助? 毫无疑问,是AE,AE最能提升微课效果。 在严格确立了这两个目标之后,我对它们写下了更精确的描述。 之后的一段时间,我每天在早高峰的地铁上、晚高峰的地铁上、深夜的床榻上,不停地学习、实践。不负所期,仅仅是到了五月,我就完成了年初的目标,并追加了一些点点新的目标。 在学习这一方面,今年的计划是非常有效的。明年我会继续坚定保持这个节奏,先确立一到两个最最核心的目标,不贪多,用心做。 当然,今年五月补充的目标里,读完《C#高级编程》的目标我是至今仍未完成的,不过数据库方面倒是远远超额完成。除了我下半年变懒了之外,还有我六月之后忙于换工作以及换到的新工作偏向于数据的缘故。 ## 二、职业发展 说起换工作,就不得不想到“职业发展”这个比较大的词语。 我毕业不到五年,换了三次工作,正做着第四份。 前四年整都在做教育相关的事情,直到最近才终于拼尽全力地进入了数据领域。 我不知道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意味着什么,但我知道,这对我来说,意味着欢喜,意味着命中注定。 我从小就一直喜欢折腾电子产品。我可以把一台收音机拆拆装装改造得面目全非,明明没有耳机接口也能硬生生被我从别的机子上换上去一个;我还会把一台网络学习机的每一个功能都摸透,并艳羡地看着大神们在社区里讨论如何移植一个FC模拟器;我崇拜Linus。 高中毕业后,不知是多年的埋头学习让我坠了心气,还是家庭变故让我转了性子——总之,我是一门心思就想安稳地当个老师,教教学生,无风无浪。当然,心底的梦想还是要有的,所以志愿顺序是提前批华师大、一志愿电子科大、二志愿西安电子科大。 后来在华师大的四年,我那颗向往着电子教育的心,持续期盼着次世代教育科技的到来,直到我被扔去一所高中实习之后,脑袋才稍微有点儿清醒。 这就是我,一个直到大约去年秋天,我才认清的我——其实,做全职的计算机相关工作,是我的命中注定。不管中间拐过多少道弯,走过多少条岔路,发自内心的那股喜爱都一定会让我最终走上这条命中注定。 这是命运的安排,我无法抗拒,也不愿意抗拒。我读过很多主人公拼尽一生反抗自己命运的小说,但当我真正命运加身之时,却是满心欢喜。因为,大多数时候,人所面对的命运都只是自己心性的显化,而非小说主人公那种来自外界的迫不得已。所谓命运,不过是冥冥之中自己推动自己前行而已。 回头看,很多事情都是十多年前就已注定的。一个人的真心所指,几乎决定了他未来的道路。无论将来的轨迹多么曲折,只要一有机会,心念一起,他就会跳回那条早已确定的大道。 我相信,走上了本原大道的我,必将为这个世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。 ### (一)价值 什么是价值? 凡是能够推进人类进步的,于人类而言,皆为价值。 而我看重的,正是这个价值。 自去年五月份入职乂学教育起,至今年上半年,我一直在课程设计岗。 起初是自己设计,后来是教别人设计,最后是无心设计。 起初是满怀希望,后来是满怀希望,最后离开前,仍然是满怀希望。 我始终坚信,未来一定会出现一个电子教育产品,它对人类的贡献是极大地改进传统教学的效率。它将取代传统教师绝大部分传授知识的作用,让作为教师的“人”转向其他方面的工作,如营造学习氛围、疏导学生情感等。 在乂学的一年,我看到了它的产品可以实现上述愿景的一小部分,却很难更进一步。我估计在未来的两到三年里,乂学将再难有所建树,极大可能在没有外部强力资本支援的情况下先上市、后倒下。 入职乂学是我的误判。当时乂学找到我,我误以为时机已到,电子教育的帆可以再次出海了。在乂学,起初做的事情确实能够产生很多有价值的学习内容,但从今年冬季,我愈发认识到当前技术的局限性,意识到当前的技术还做不到太多,乂学也远不能承担起那个未来。所以,我逐渐将目光移向别处,寻找更大的价值。 什么叫做更大的价值呢? 以前,我亲自讲授课程,一节课向几十个学生低效率地教授一点点浅薄知识,学生通过一节课学会了一些、体会了一些,这就是价值。不管那些学生今后会不会将那点知识用于生产、创造或是在其它方面起些作用,至少就教课这件事来说,它是有些许价值的。 后来,我们联合团队精心打磨学习内容,设计高效的课程,分发到全国各地,这也是有价值的。 同样是教育,教一百个人和教一万个人,两者价值孰大孰小一目了然。人口数量是可以几乎线性地放大价值的,巨量的受益人会让价值呈现数量级的差距。 在夜夜学习C#的那段时间,我工作日白天的全职工作实在太闲了,但又不方便明目张胆地一直写代码——毕竟在满是教师的办公室弄出满屏代码会显得很奇怪。 所以,我白天待在公司的同时还做着另一件事——研究我们手里的那些数据,反正作为小组负责人的我本职工作就需要整理许多数据、制作许多报表。可能是悟性比较高,几个月的时间,我把PowerBi研究得蛮清楚,Python用得比数据分析部门的同事还溜。 这就直接让我后来向外寻觅岗位时,在数据领域很吃得开。 我发现,我一个人做的事情,有时可以取代好几个人,好几十个人。这世上有许多企业从上到下,都在靠人力日复一日地进行着重复工作——收集数据、整理数据、存储数据、调取数据、呈现数据。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,数据方面的活儿,我一个人可以顶他们一百个。我一个人就可以把传统企业里的数百个员工从数据工作中解放出来,让他们拥有更多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——而这,也就是我的价值。 七月三十一日,我离开乂学。第二天,我加入了另一家公司。 我不知未来会怎样,但我一定会持续地追寻价值。 ### (二)价格 价值使我活得开心,价格使我活着。 人总归是要吃饭的,我是人,所以我得吃饭。我希望我在产生越来越多价值的同时,也能够收获更多价格。 我计算了一下自己的价格。 我的全职薪水自毕业起一直在以大约每年百分之十三的速率增长,即便是从合肥跑回上海那一年,也是差不多这个涨幅,可以说是非常均匀的增长了。 我希望我能够保持这个涨幅到三十岁,届时我的全职工作能力就允许我随时辞去工作、随时换一个城市生活。那样也就达成了一个目标——获取前往中国各地的能力,并非旅行,而是长住。 我的兼职收入,现在已经消失了。 我的兼职无非就是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给孩子们补补课,那样全职兼职加起来的月收入可以达到两三万或者更多,具体取决于我的勤勉程度。代价是,我将在教育领域一直发展下去,每个周一到周五在乂学做管理,周末给学生上课,周复一周,没有时间做其它事情。我不希望自己过上那样的生活,我的内心抗拒那种生活。 这就又回到“命运”这个话题上了。是命运干掉了我的兼职收入,它根本就不允许我年纪轻轻就把时间花在兼职赚钱上,它不停地驱使我去做点计算机相关的事情。 话说回来,有一大笔兼职收入的那段日子确实很爽,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。我希望在三五年后,我可以靠计算机方面的技能把我的兼职收入找回来。 ## 三、生活 二十四岁这一年的最大事情,是外公的去世,除此之外,一切平淡。 曾经听《千里共良宵》,主持人读到过一句“妈妈没有妈妈了”,我是直到外婆去世方知其中苦涩。今年,外公也走了,我亲眼看着他的身体被放入棺材,棺盖上钉上很长的钉子。 年轻一代总是朝气蓬勃,谈梦想,谈生活——我也是如此,毕竟年轻嘛,就会很有活力。 但我有时走在路上,还会想一想我的父母在想什么—— 我的父亲大概会思考自己还能活多少年,离世以后会被送到哪家医院供医学生解剖,离开之前能见到孙辈上几年级,能不能见到重孙辈…… 我的母亲大概会思考自己还能活多少年,离世以后会被自己的儿子送去火葬场给人烧掉,烧的时候疼不疼…… 其实我不确定我的父母会不会经常想上面那些,因为那些都是我在想。但我确定,他们一定想过那些,即便不是经常想,也会偶尔想到一下,而且想到的时候一定很痛苦。 所谓生活,真的是越是平淡越好。而在这平淡之中,可以多陪亲人逛逛街、散散步,让身边的人多想一些开心、愉悦的事情,免去恐惧、痛苦与悲伤。 ## 四、展望 夜已深,原定的“生活”一节硬生生被我写成了“生死”。奈何,生死是大事,在生死面前,其它事情又都成了小事。是故,生死始终挥之不去。 不要让过去的悲伤事坏了心境,还是展望一下未来吧~ 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年里,保持过去一年的学习节奏、加薪节奏,生活上平平淡淡~ 对了,还有,欢喜·继续迎接我的命中注定
留言板: